以“信用”換“貸款”,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從中受益。記者近日從綿陽市稅務局了解到,全市稅務部門深入推進“稅銀互動”,通過信用(征信)互認、數據共享,將企業的納稅信用轉換為融資信用,為援企穩崗抗疫情提供“真金白銀”支持,緩解企業融資難題。2020年全市發放“稅銀互動”貸款28.66億元,規模居全省地級市第一。
綿陽元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軟件技術為主打的輕資產企業,受疫情影響,員工工資、場地租金等費用對公司經營造成較大壓力,由于缺少抵押物在銀行辦理貸款也較困難。去年4月,稅務人員了解情況后,立刻向該企業負責人推送了工行“稅務貸”產品信息,并聯合工行工作人員輔導其用手機申請貸款,由于企業納稅信用良好,1小時內便收到融資授信信息,獲得綿陽工行289萬元授信。
“我們主動拓寬服務范圍、延伸服務觸角,加強納稅信用評價結果應用,提升企業融資便利度。”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不僅將“稅銀互動”納入“便民辦稅春風行動”,組織開展外貿企業、個體工商戶代表等座談會,宣講稅費優惠政策、便民服務措施和“稅銀互動”貸款產品,還攜手金融機構開展點對點輔導,引導企業及時調整經營策略、優化產業結構、提高核心競爭力。
稅務部門加強同銀保監部門的協作配合,完善“稅銀合作”聯席會議制度,研商宣傳推廣、主體擴圍、效果分析等,實現納稅信用、金融信息互通共享。同時,聯合開展需求調查,收集市場主體在辦稅繳費和融資方面的需求建議,引導銀行機構主動對接企業、精準提供金融服務。截至目前,已與工農中建、郵儲、綿商行等銀行機構簽訂“銀稅互動”合作協議,累計提供納稅信用信息30萬余戶次。
為了讓更多企業享受“稅銀互動”的政策紅利,市稅務局將受惠企業范圍從納稅信用A級、B級延伸至M級,并對輕微和非主觀故意的失信行為精準輔導,累計修復納稅信用指標42974次,擴大可授信企業數量。聯合銀行機構創新推出“抗疫貸”“稅務貸”等適合中小微企業特點的信用信貸產品36種,滿足不同融資需求,并支持銀行機構優化信貸審批流程,增加信用貸款額度,延長貸款期限,加強“首貸戶”培育,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,助力穩產增產。如今,通過“稅銀互動”,企業可更便捷獲取低息貸款,有效緩解在保供應鏈穩定、保工資發放、保生產發展和提能擴產等方面困難,實現“輕裝前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