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住房城鄉和建設部、央行在北京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,研究進一步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。會議指出,為進一步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,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,增強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市場化、規則化和透明度,人民銀行、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相關部門在前期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,形成了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。
會議認為,黨的十九大以來,有關部門和地方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、不是用來炒的定位,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,落實城市主體責任,穩地價、穩房價、穩預期,保持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連續性、穩定性,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,房地產市場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。
會議強調,市場化、規則化、透明化的融資規則,有利于房企形成穩定的金融政策預期,合理安排經營活動和融資行為,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,也有利于推動房地產行業長期穩健運行,防范化解房地產金融風險,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平穩健康發展。
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,8月中上旬,房地產行業信用債發行規模高達261億,在年內處于高位。年內房企累計已經發行債券811只,合計融資額高達6242億。
據悉,此次明確的融資管理規則是此前業內多次傳聞的“三條紅線”:房企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于70%;房企的凈負債率不得大于100%;房企的“現金短債比”小于1 。此外,拿地銷售比是否過高、經營性現金流情況兩個方面也將作為監管機構考察的重要指標。
東方金誠房地產行業高級分析師謝瑞表示,融資規模的控制將對房企土地獲取意愿產生影響,房企在新增土儲方面將更加謹慎,加大項目自有資金投入比重,同時業務區域布局將更加優化,注重部分優質城市群的深耕,而不是盲目擴大進駐城市數量。同時,在房企銷售回款未有顯著回升及債務管理下,房企前期土地儲備的開發進度或將有所放緩,在建及擬建項目的資金投入壓力進一步上升,對施工結轉節奏產生拖累影響。